【书名】:《庆阳县志 公元1930年至公元1980年》
【作者】:庆阳县志编纂领导小组
【出版社】:
【时间】:1984
【页数】:432
【ISBN】:
第一编 概况
第一章 历史沿革
目录
第二章 自然概貌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地形与地势
第三节 水系
第四节 气候
第五节 土壤
第六节 地质
第七节 物产
第八节 自然灾害
第三章 户口、土地
第一节 户口
第二节 土地
第一节 民族
第二节 宗教
第四章 民族、宗教
第五章 行政区划
第二编 政治
第一章 政权组建概况
第一节 国民党在庆阳县境内设立的各级组织概况
第二节 共产党在庆阳设立的党政军机构概况
第二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九二七年一九三七年)
第一节 土匪、军阀明争暗斗、割据称霸、鱼肉人民
第二节 官匪盘剥,庆阳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第三节 国民党势力入庆
第四节 刘志丹,谢子长在庆阳的革命活动
第五节 庆阳游击队的建立
第六节 庆北根据地的建立与党组织的始建
第七节 马岭苏区的开辟与区委的建立
第八节 红二十五军途经庆阳,教导师进驻庆阳城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一九三七年——一九四五年)
第一节 三八五旅驻防庆阳
第二节 西峰八路军办事处始末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组织
第四节 陇东摩擦事件
第五节 减租减息
第六节 大生产运动
第七节 优待移民难民
第八节 农业生产中各种互助形式
第九节 拥军优属
第十节 庆阳知识青年从军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一九四六年——一九四九年)
第一节 国民党积极的发动内战
第二节 庆阳边区人民迫于迎战
第三节 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庆阳的组建情况
第四节 三五九旅突围北上途经庆阳
第五节 清算减租与土地征购
第六节 地方武装
第七节 支前
第八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政治
第九节 庆阳光复,西峰解放
第一节 土地改革
第五章 建国后的七年(一九五○年——一九五六年)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运动
第三节 “三反”、“五反”运动
第六章 建设社会主义十年中的主要运动概况(一九五六年——一九六六年)
第一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第二节 大跃进时期
第三节 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第四节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第一节 运动初期的概况及战斗队的形成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九六六年——一九七六年)
第二节 清理阶级队伍
第三节 整党建党及斗、批、改运动
第四节 一打三反运动
第五节 批清运动
第六节 批林整风与批林批孔运动
第八章 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实现工作重点转移
第九章 司法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典型案例
第十章 民政
第三编 经济
第一章 农业
第一节 建国后农业体制的变革
第二节 推广新农具及农业机械化
第三节 农业技术推广
第二章 林业
第一节 建国前的林业概况
第二节 建国后的林业生产
第三章 畜牧业
第四章 水利电力事业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水利
第三节 电力事业
第五章 工业
第一节 建国前工业生产概况
第二节 建国后工业生产的发展
第三节 石油工业
第六章 交通运输
第七章 城镇建设
第八章 财政税收
第一节 财政
第二节 税收
第九章 邮电
第一节 建国前的邮电事业
第二节 建国后邮电事业的发展
第十章 金融
第一节 建国前金融概况
第二节 建国后的金融事业
第十一章 田赋征收与粮油管理
第一节 田赋征收
第二节 粮油管理
第十二章 商业
第一节 建国前商业概况
第二节 建国后国营商业的发展
第三节 供销合作事业
第四节 工商管理
第二节 物资经营
第十三章 物资管理
第一节 机构设置
第四编 文化、教育、卫生、科技
第一章 文化艺术
第一节 群众文化
第二节 戏剧、电影
第三节 广播、电视
第四节 图书发行
第五节 名胜、古迹
第六节 报刊
第二章 教育
第一节 建国前的教育概况
第二节 建国后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第三章 体育事业
第四章 医疗卫生
第一节 建国前二十年的医疗卫生状况
第二节 建国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药物管理
第五章 计划生育
第一节 各种科研机构的建立
第六章 科学技术
第二节 科学成果
第五编 人物
第一章 党政闻人
第二章 模范人物
第三章 知名人士
第四章 革命烈士
第一章 风俗
第六编 杂记
第二章 民谣、农谚、对联、歇后语
第三章 方言
大事记(1930年—1980年)
庆阳县县志编纂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庆阳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名单
庆阳县县志绘图摄影人员
庆阳县县志编纂办公室工作人员简历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