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宁陕厅志四卷(清)林一銘 (清)白受采修 (清)焦世官 (清)胡官清纂清道光九年(1829)刻本
清道光九年(1829)宁陕厅同知林一铭主持编修。林一铭,广东饶平县人,进士,道光八年至道光十五年(即公元1828年-1835年)任宁陕厅同知。林一铭到任伊始,即发现自“嘉庆十一年(1806)因遭战乱,一切有关建置的册籍,受到毁灭性的破坏,百不存一。”林一铭是一位当官为民,为振兴宁陕农业,能为民办事的民上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地方官来说是少见的。古人云:“郡之有志,忧国之有史,所以察民风,验土俗,使前有所稽,后有所见。”正是这种“治郡以志鉴”的思想,促使他下定决心修志,他说:“我奉上级的调派来到这里,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也有志于此,但由于个人的闻见有限,知道的不多,为了集思广益,集腋成裘。于是托乡保的绅士广为采访。选择古今有关宁陕的事迹,继而又聘请一批老诚的知识分子从事编辑。”“对于各类资料的整理,该详该略,是广为收入,还是细化为开,我都细心地做了剖析,予以分别处理。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志稿,于是付印以饷读者。”历时半年,《宁陕厅志》于道光九年(1829)纂成。当时太乙书院主讲拔贡生杨墀春在《宁陕厅志》中称赞说:“从春到夏不到半年时间,就把厅志编起了。这种惊人地速度,假使不出于非常熟悉典故,运用自如,有优秀的才华和学识怎么达到,综合事物,记载详细,语言明白而又成为宁陕的一部光辉文献呢?”又说:“我们在参考阅读它的时候,发现他朴实而又完备;既简要而又无所不包;既详细记载了大的方面,而也不疏漏那些极微小的;既是重点突出,而也旁及其它,凡山川、人物以至草木鸟兽。”该志是宁陕唯一的古志,尚存至今。
· [道光]宁陕厅志四卷 林一銘主修 道光九年(1829)刻本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