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环境保护志
内容简介: 凡例 一、《宜昌市环境保护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全 面系统地记述了以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保护事业为主线,以环境监测、监理、管理、科研等为辅线的发 展历程,突出环境保护这一新型边缘科学的特点,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和实用性相统一。 二、本志坚持详今古略的原则。时间断限:上起1972年,下至2000年,重要内容适当上溯和下延。 “大事记”、“光荣榜”下限时间延长到2003年。 三、本志记事空间为宜昌市,包括: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东山开发、夷陵等6个区;宜都、 当阳、枝江等3个县级市;远安、长阳、兴山、秭归、五峰等5个县。 四、体例结构:主要采用“纪纲志类,横分竖写”,运用述、记、志、表、图、录等体裁,以文字 记述为主,辅以表、图、照片等。 五、本志运用语体文、记叙体表述,寓观点于记事之中;行文尽量做到严谨、准确、简练、流畅、 朴实。采用章、节、目、子目的层次结构。全书除总述、大事记、光荣榜、附录外,分设16章。部分 章节加无标题概述。 六、本志中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夷陵区、监察支队等区域或单位的表述名称以当时称谓为准。 1987年10月撤县建市,宜都县更名为枝城市;1998年10月8日枝城市更名为宜都市。1989年1月1 日撤县建市,当阳县更名为当阳市。1996年11月8日撤县建市,枝江县更名为枝工市。 2001年7月宜 昌县更名为宜昌市夷陵区。1993年2月“宜昌市征收排污费监理站”更名为“宜昌市环境监理总站”; 2003年8月又更名为“宜昌市环境监察支队”。 七、本志光荣榜中记载本系统宜昌市委、市政府及省级以上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科技成果、优 秀论文等奖项不在本榜中列出,在环境科学研究一章中表述。 八、计量单位: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宝计量单位》,有元、万元、吨、万吨、平方米、千克、 毫克/升、分贝等,也有用m2、kg、m9/L、dB(A)等符号表示的;部分污染物有用文字表述的,也有 用化学分子式表述的。 九、称谓:一般直书其名,必要时寇以职务,不加褒贬;地名、机构、职官按当时通用称谓,必要 时加注;习惯简称第一次出现用全称,以后用简称,本志中“省”指湖北省,“我市或本市”指的是宜 昌市,“我局”指“宜昌市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局”简称“环保局”;全书行文,除特殊情况外,一 般用第三人称。 十、本志书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本局档案文书、四个直属二级单位、部分企业和各市、县、区提供的 专业志书和相关资料。 十一、本志书编纂总负责人刘彦才,项目负责人刘顺安,责任编辑徐玲,主要编写人员有赵晖雯、 李大新、付春玲等。
编纂人员:刘彦才
编纂单位:《宜昌环境保护志》编纂委员会
内容时限:1972-2000
目录
封面
序
图片
宜昌环境保护志编委会
目录
凡例
总述
大事记
光荣榜
第一章 环境质量状况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三章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章 重点企业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章 重点区域(流域)环境保护工作
第六章 重点文物名胜古迹环境保护
第七章 地方环境保护规章、规范性文件
第八章 环境管理
第九章 环境监理
第十章 环境监测
第十一章 环境科学研究及环境保护产业
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对外交流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机构
第十四章 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第十五章 行政管理制度
第十六章 三峡工程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