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文化志
内容简介: 序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文明的源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皆因水而兴;世界名城名镇,多依 水而建。鄱阳湖区域的城镇乡村史是一部傍湖而聚、濒湖而建、因湖而兴的历史,也是一部沿 湖人民开发、保护和利用鄱阳湖的历史。这部《鄱阳湖文化志》记载着沿湖城镇乡村的变迁和 发展,汇集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展示着华夏历史的辉煌文明。 鄱阳湖是一曲气韵宽广的文化乐章 鄱阳湖区域文化,传承的是中原文化的血脉,她融合了儒、释、道、伊斯兰、基督教等多种 派别文化,吸纳了齐鲁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秦晋文化和燕赵文化的精髓,呈现出兼容 性、多元性、开放性的特点。湖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 的独具地域特征和本土原真特色的渔耕文化、商埠文化、书院文化、移民文化、山水文化、宗教 文化、戏曲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傩文化以及工业和手工业诸如冶铜文化、造币文化、船 舶文化、陶瓷文化、建筑文化、种茶及茶道文化、制砚及纸业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构成的文化 体系,已成为赣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鄱阳湖区域以她悠久的历史、秀美的山川、发达的商 业、兴盛的学风、众多的英才,丰富了赣鄱文化,使赣鄱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鄱阳湖是一幅生动美妙的水景图画 鄱阳湖区港汉交错,池泽如珠,星罗棋布。河堰相连,有如条条银线串在一起的明珠项链, 环绕着村舍与和田园;圩堤相接,又宛若逶迤而来的水上长城,与陆地相隔,抵御着风浪的冲 击;洲上芦花白,岸边莲花香,花木簇簇,杨柳依依,形成了湖滨特有的壮观景象和地理风貌。 春夏季节的鄱阳湖,恍若“四望疑无地,孤舟若在天”。放眼眺望,山远水近,水阔山低,湖 畔青山秀丽,湖面轻波荡漾,烟波浩淼,沧溟空阔,一碧万顷,水鸟翻飞,鱼跃虾聚,百舸竞发, 犁浪争流。晨曦里,上下天光,浮光跃金,朝日浴波,富丽堂皇,舟楫击浪,群鸟翱翔。夕阳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红霞满天,波光粼粼,归雁成阵,鸽哨啸鸣。星夜里,皓月 当空,静影沉璧,渔舟唱晚,牧童吹笛,深情幽渺。湖岸边,灯火楼台,车水马龙,花草树木,清幽 明净。烟雨中,“云树霭苍苍,烟波澹悠悠”。茫茫云水,水天相接。远山含黛,帆樯隐形。暴雨 来时,阴风怒号,白浪滔天,“风急潮猛,遇洲岛而迂曲;惊涛骇浪,遇圻岸而回环”。秋冬时节, 湖水则一线逶迤,有如银河横泻;千里平畴,芳草萋萋,乱花迎风摇曳,草长铺盖似锦,鹤舞湖 山之间,真个是风景这边独好,集美鄱阳一湖。 鄱阳湖是一部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力器 鄱阳湖水系发达,水源充足,上纳五河,下泻长江。早在南朝时,湖区良田万顷,农业发达, 物产丰富,当时南昌人雷次宗就描述过鄱阳湖区的物产:“地方千里……嘉蔬粮稻,擅味于八 方;金铁繁簿,资给于四境。”江南三大粮仓,就有豫章、钓矶两处在鄱阳湖区;同时这里也是桑 蚕业、麻纺业、渔业和茶叶的主产区。唐至宋代,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和大庾岭驿道的拓宽, 贯通我国南北的交通要道形成,成为中国当时最主要的水上交通大动脉。鄱阳湖就是这个交 通大动脉链条中的重要节点,由此直到清代中期,鄱阳湖区及其连接的五大水系流域都是经 济、文化、制造业等发达的地区。由于交通便利,带来了人流、物流和文化、技术的聚集,百业隆 昌,商贾云集,货船密布,桅樯林立,人来货往,川流不息;码头津渡,人声鼎沸,其繁荣富庶之 景象,堪称江南商业重地,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近百年来,随着铁 路、公路和航空业的发展,水路运输逐渐失去其主导地位和骨干作用。今天,鄱阳湖流域依然 是江西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区域,在我省融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占有重要地 位。 鄱阳湖将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生态经济区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江西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鄱阳 湖生态经济区是一个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的希望工程,启动了江西崛起新跨越的 巨大引擎,必将助推加快江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生态文明时代的来临,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强音。中共十七大 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 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探索 一条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之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湖体核心 保护区、高效集约发展区和滨湖控制开发带,这一功能定位,直接反映和决定其在国家区域战 略和长远发展中的地位,即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 快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带动区和国际生态经济合作平台。这不仅对江西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 义,而且具有超出省域范围的重大创新和示范意义。 为了深入挖掘鄱阳湖文化内涵.特别是从鄱阳湖区域城乡发展的角度,用生动鲜活的历 史资料,从地理环境、历史沿革、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地方风味和发展前景等多个方位和层 面,全面系统地介绍鄱阳湖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现沿湖城乡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品格 魅力,进一步推动鄱阳湖的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倡导“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 干兴赣”和“一湖清水、我们守护”的理念,江西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与沿湖三市十三县 (市、区)政协文史工作者以及省社科院的部分专家学者共同协作,编纂这一部《鄱阳湖文化 志》,以期激发我们传承好、保护好、瑗展好鄱阳湖的文化精神,培育出新的属于鄱阳湖区域的 文化生产力,延续历史、传承文明、造福当今、惠及后世,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程中发挥 应有的作用。 是为序。 黄跃金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十日
编纂人员:李华栋
编纂单位:江西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出版单位:江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0-06713-9